护理心理学(NursingPsychology)1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学习目标】1、解释心理应激、应激源等基本概念。2、能识别应激的心理反应及生理反应。3、举例说明心理应激对健康、疾病的影响4、常见心身疾病分类2第一节应激的概述第一节应激的概述应激又称压力,应激的研究,代表学者如下:应激又称压力,应激的研究,代表学者如下:11、坎农的稳态与应激、坎农的稳态与应激机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称为内稳态或机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称为内稳态或自稳态。自稳态。22、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症”与应激:、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症”与应激:(不同因素引起同样的(不同因素引起同样的反应)反应)分为三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11)警戒期: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整体)警戒期: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整体防御能力的动员阶段。防御能力的动员阶段。((22)抵抗期:如果持续暴露在有害环境之中,机体就会转入)抵抗期:如果持续暴露在有害环境之中,机体就会转入抵抗或适应阶段,通过增加合成代谢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抵抗或适应阶段,通过增加合成代谢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33)衰竭期:如果持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衰竭期:如果持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3•一、应激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2、应激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3、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综合:将心理应激定义为: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4•二、应激理论模型•1、应激过程模型:认为应激是由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単维的)•2、应激系统模型:认为应激有关因素之间不仅仅是单向的从因到果或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5••6••7•三、应激源•一、应激源的概念•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刺激。应激输入就是个体感知应激源的过程。(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二、应激源的分类•(1)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类•1、内部应激源:指产生于有机体内部的各种需求或刺激。(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2、外部应激源:指产生于体外的各种刺激或需求,包括自然环境方面的和社会环境方面的。(2)按应激源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性分类1、躯体性应激源:指直接作用于躯体的刺激因素2、心理性应激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3、社会性应激源:指社会事件4、文化性应激源:指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语言、习俗等8•(3)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类•1、控制性应激源:指个体可对其进行控制(如预防、减弱、消除等)的应激源。(粗心、社交少)•2、不可控制性应激源:指个体不能对其进行控制的应激源。9•三、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主要刺激物。10•第二节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一、认知评价:•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的认知评价。•认知评价分初级评价(与己无关-适应)和次级评价(与己有关-应对;可改变—问题关注应对,不可改变—情绪关注应对)•二、应对方式•应对:又称应对策略或应付,是个体对应激源以及因应激源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11•三、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1)客观支持: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关系•2)主观支持: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和满意的程度。•两种观点:独立作用假说,也称主效应模型•缓冲作用假说,也称缓冲器模型12•四、人格特征•1)暴露差异假设:即人格因素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而导致应激反应不同。•2)反应差异假设:即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13•第三节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对其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