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四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防治模块一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二、学前儿童一般常见病及其预防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模块二实习实训项目一消毒技能项目二儿童体温的测量项目三物理降温法项目四眼耳鼻部给药的技巧项目五喂药的技巧项目六简易通便法单元四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防治【案例导入】李老师的新“发现”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李老师早早在班级门口等候着幼儿的到来。当看到文文和佳佳时,可把李老师吓了一跳。原来好不容易瘦下去的小胖墩又胖了好多,衣服穿在身上都包紧了,走到教室还直喘气……李老师与他们父母进行沟通才知道,放假后孩子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孩子想吃什么老人给吃什么,又缺乏必要的运动,一个假期体重又增加了许多,家长也露出了无奈和懊恼的表情。李老师扫视了一下班里的幼儿,不仅小胖墩多了好几个,还有好几个幼儿的小脸上架起了眼镜。目前儿童生活日益优越,健康问题却似乎越来越严重。单元四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防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一般临床表现;◎熟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一般临床表现;◎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技能目标◎能对学前儿童疾病的常见症状进行初步辨别;◎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病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掌握托幼机构消毒技能;◎掌握学前儿童疾病的常用护理技能。一、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1.神情及行动表现——疾病(急性)一般都会写在脸上2.皮肤——与平时相比,颜色加深或变淡3.五官——眼、耳、鼻(分泌物)、口腔(口臭)4.体温(正常值的范围,体温计的使用;注意:新生儿患病时体温往往不升反降)5.食欲(不佳、少有异食(如缺铁、缺锌、钩虫病)、多食(糖尿病))6.大便(异常表现:便中带血——菌痢、肛裂、痔疮等;黑色(柏油样)大便——鼻、胃肠道出血、进食动物血);小便(异常表现:乳白色尿(尿路感染))7.睡眠——例如烦躁不安8.囟门——闭合时间的早迟问题9.淋巴结——是否肿大10.其他二、学前儿童一般常见病及其预防(一)急性上感一般不传染,主要是由于自身着凉、免疫力低下等,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主要在于眼部是否有血丝;注意补水。1.病因主要是以病毒为主的病原体的侵犯,以及因营养不良、缺乏锻炼或过敏体质等造成的机体防御能力的下降,儿童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2.症状轻症潜伏期约1—2天,有时可延长至5—7天,主要为流水样鼻涕、鼻塞、打喷嚏、微咳、咽部不适,患儿多于3—4日内自愈。二、学前儿童一般常见病及其预防(一)急性上感3.预防增强体质是预防上感的关键。家庭成员患感冒时,应与小儿隔离。冬春季不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气温的突然变化,及时增减儿童所穿、所盖的衣物。4.护理注意休息,居室要保持一定湿度的清新空气。多饮水,吃清淡并富有营养的饮食。患儿高热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亦可用物理降温法。同时注意定时测量体温。(二)肺炎多由上感等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引起判断依据:多为高烧、口唇青紫、鼻翼翕动(呼吸急促)1.病因主要由细菌或者病毒(例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件链球菌、肺炎杆菌等)自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下降.侵入肺泡而引起2.症状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开始时可有发热(可高达39℃一40℃)、咳嗽、气急,严重者可见鼻翼扇动,鼻、唇周围出现青紫,少数患儿缺氧,面色青灰,胸部出现吸气性凹陷。肺炎还可伴有呕吐、腹泻。患儿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二)肺炎3.预防应注意学前儿童的体格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麻疹、百日咳、佝偻病等疾病,加强营养,这些均可减少肺炎的发生。4.护理患儿卧室应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改善缺氧状况。衣着要宽松,以免加重呼吸困难。患病期间及恢复期的饮食应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并保证有充足的维生素。肺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发现后应及早住院治疗。(三)腹泻1.病因感染性腹泻(由病菌引起,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非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吃冷食、腹部受凉、进食过多)2.症状症状轻者,一日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