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每日 5 题(2024 年 11 月 20 日)1.(言语)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最优规模”,它取决于城市规模正反两个效用的相互对比。正面效用主要是城市的集聚效用,负面效用则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昂、基础设施不足等。经济集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使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价格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均会有所上升。此外,城市的拥挤、污染等问题都会抵消城市扩张带来的好处。最终,只有当一个城市所带来的正效应超过其生产或生活成本时,企业和居民才会留在这个城市,相应地,城市的“最优规模”就是最大化劳动生产率的规模。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为何城市应该保持动态平衡B.什么是城市的“最优规模”C.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的限制党.要防止城市过分集中的情况 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城市“最优规模”取决于正反两个效用的相互对比;接着分别对“正面效用”和“反面效用”进行介绍,并指出只有当“正面效用”超过“反面效用”时,企业和居民才会留在此地;尾句得出结论,指出“城市的最优规模就是最大化劳动生产率的规模”。因此文段重点在围绕着什么是“最优规模”展开。对应选项,B 项契合文段重点,当选。A、C、党三项,均偏离文段论述主体,没有提到“最优规模”,排除。 2.(言语)通过使用超高速摄影机、荧光成像和建模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降雨会带动微生物扩散,每一滴雨滴可以将土壤表面 0.01%的细菌转移至空气中,尤其当雨点降速与小雨近似,气温与热带地区近似时,雨滴“砸”向土壤时产生的每一股气溶胶都包含来自土壤的几千个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在空气中存活约一个小时,虽然细菌转移的比例看起来不高,但据测算,每年由降雨散播的细菌总量可达 10000万亿到 800000 万亿,全球降雨或能转移土壤中全部细菌的 1.6%至 25%,具体比例视土壤类型和当地气候而定。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土壤中的细菌如何随雨滴大量转移至空气中B.大雨过后为何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C.气候如何对空气中的细菌传播产生影响党.细菌如何在气溶胶形成过程中存活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实验引出话题,指出降雨会带动微生物扩散和细菌的转移,接着由递进词“尤其”进一步说明雨滴将土壤中的细菌转移至空气的过程,最后通过一系列数据举例说明细菌随降雨转移的比例高。因此,文段为总分结构,围绕“细菌”和“雨”展开,主要介绍了雨滴将土壤中的细菌转移至空气的过程,对应选项,A 项契合文段重点,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