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二、给定资料 材料内容(本材料的人物和场景为虚拟) 时间:2007 年 1 月 地点:浙江电视台演播室 栏目:阳光会客厅 主持人:浙江文化频道小文 嘉宾:浙江省文化研究中心王主任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发展处张处长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李教授 小文: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新年的第一期阳光会客厅节目。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热”。引起了人们特别关注。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文化的话题。 近些年以来,我省的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境内外休闲旅游等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像杭州宋城集团 6000 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演出 800 场,观众达 100 万人次,2005 年前 5 个月观众人数增长了30%。这台歌舞精品已经成为杭州走文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了。李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李教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消费者倾向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2005 年浙江的人均 G 党 P 为 3400 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 张处长:我手头上有一份详细的数据。2005 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比重,已分别从 2000 年的 13.1%和 8.5%提高到 15.1%和 13%。1995年到 2005 年这十年间,反映我省城多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 13.4 和 11.8 个百分点,体现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比重分别提高了 7.l 和 6.7 个百分点。 小文:据我所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据专家初步测算,2006 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已增长到 7000 亿元以上。看来,当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潜力已经不容忽视了。 王主任: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经在 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富裕的标准。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品味、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它既可能是对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满足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例如街头表演、文化展览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