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学年度第一学期)2014—2015(一、指导思想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行为一旦变从心理上说,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二、实施途径利用每周的主题班队会和每天晨会及大型专题教育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总体目标本学期开始,各班每周利用班队会、晨会及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自主学习、阅读思考、书写日记、坚持锻炼、讲究卫生、勤俭朴素、热爱劳动八大良好习惯,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四、统一要求1、进入校门不拥挤,缓步慢行,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互相谦让。2、课间在规定的地点玩耍做游戏,不在楼道内追跑打闹。、重大集会时、升旗仪式时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遵守纪律。3.4、注意自己的仪表,不留长发、怪发,每班要专门派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及座位卫生情况。5、上课期间进教室应报告,进教师办公室前要先报告,进入后要向老师问好。6、就餐就寝遵守制度,养成良好习惯。五、各年级具体培养内容【低段】(一)行为习惯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会说普通话。2、对老师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好”);爱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接递物品用双手。3、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学校。4、诚实,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知错就改。不打架,不骂人。5、爱护公物,不在墙壁和课桌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6、不做危险游戏,课间做有益的体育活动,不追跑打闹。7、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8、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二)学习习惯、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1.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3、上课注意听讲,认真思考,大胆发言,不交头接耳说话,不做小动作。4、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回家后先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5、书写规范,读写姿势要端正,达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6、爱护课本,不乱撕作业本。7、认真学做广播操、眼保健操。8、在师长的引导下,学会看课外图书。(三)生活习惯1、认真做值日,不让家长帮忙。2、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自己整理书包。3、不吃零食,不带零食,不买零食。4、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