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国共谈判的经验与现实启发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根本,高举抗日民族斗争的大旗,与国民党进行了艰难复杂的协商和谈判,实现了国共两党的携手合作,促成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我党在延安时期国共谈判中积累的谈判斗争经验及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促进当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有益启示。延安时期①,中国革命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变为民族革命战争。“九· 一八”事变后的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中国的政治重心。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携手合作的重要性,彼此调整政策,为接近和谈判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上的日渐成熟,为谈判指明了正确方向。面对中国革命的严峻形势,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根本,捐弃前嫌,坐在谈判桌前商讨抗日大计。笔者梳理了延安时期我党与国民党的谈判实践,旨在从中得到几点有益启示。一、延安时期的国共两党谈判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大义,抛弃成见,进行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实现了两党合作抗日,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顺利发展,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一) 早期的秘密接触1935 年 12 月,南京政府驻苏武官邓文仪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王明在共产国际“七大”的发言摘要,蒋介石由此了解到中共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指示邓文仪回莫斯科与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接触。国共两党在莫斯科秘密接触的同时,陈立夫、陈果夫指派亲信曾养甫寻找与中共联系的渠道。曾养甫找到他早年同学、国民政府铁道部劳工科长谌小岑,通过与时任国民政府司法院覃振副院长秘书的翦伯赞商议,给北平中国大学教授吕振羽去信联系。吕振羽在谌小岑陪同下与曾养甫会面后,及时向中共中央北方局作以汇报。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在北方局联络部工作的周小舟于1936 年 1 月初抵南京,向吕振羽传达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谈判条件。经过商谈,第一次达成了由双方代表签字认可的谈话草案。但经过陈立夫修改后的“协定”,要求毫无保留地取消苏维埃政权,并将红军置于南京政权的统一指挥之下,中国共产党没有签署同意。( 二) 扭转时局的谈判西安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与张学良和杨虎城多次商谈,双方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上基本取得一致意见。1936 年 12月 23 日,南京方面与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