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寒星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复习教案古诗文鉴赏分主要为赏析诗歌思想感情、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四个方面。一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了解这类题目的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式这一部分的答题要根据所问回答,有几个问要答出几点来。答题模式:1、问题:这首诗有人这样评价,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赏析。回答: 第一步先要回答同不同意,第二步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观点,第三步, 结合诗句分析自己的观点正确性。2、问题:请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首先回答出你理解出来的诗歌内容(逐句理解,相同的归并),然后回答具体思想感情的类别。当然还有其他的问法。(四)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答案】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 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 却以“天涯”起笔, 意境开阔。 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 “絮飞花落” 的暮春之景, 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二评价诗歌的形象(意象)和意境(一)熟悉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一般来说,诗像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