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摘要:《孟子》是记录孟子与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它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散文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散文的论辩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关键词:《孟子》论辩艺术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当语言表达进入了一种境界, 这样的作品方可称之为艺术。 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孟子不愧是语言大师,《孟子》的论辩性散文也不愧是进入艺术境界的精品。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 中对《孟子》散文曾做过评论:“生当周季, 渐有繁辞, 而叙述则时特精妙。”鲁迅在此所评的“精妙”包括《孟子》散文中的叙述文字和议论文字,因为在《孟子》一书中,上述两种文字是很难分开的,许多议论是在对话的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谈《孟子》,首先要抓住其论辩的特点。孟子是中国古代一位相信自己理论的雄辩家,热情宣扬儒家思想的实践家。尽管他的主张不为时人所用,但他仍然执着的坚持自己的信念、主张和理论。孟子当时就有“好辩”之称。他的学生公都子有一次问老师: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则谆谆告诫弟子: 当今之世, 圣王不作为, 诸侯们放肆, 处士到处横议,杨朱、墨翟之言流传天下。天下之言不是杨朱,就是墨翟。杨朱之言是为自己,不是为国君;墨翟之言是兼爱,不是为家庭父母。不为国,不为家这是禽兽。我想用我的言论来正人心,辟邪说,难道是我喜欢辩论吗?是时代所逼,不得已而这样做的。由此可见,孟子是以圣人之徒自诩,以端正人心、消灭邪说为己任。因此,人们在阅读《孟子》中那些以折服对方为目的、鲜明阐述自身观点的论辩文字时,不仅隐隐可见持手己见的倔强老人形象,且又可以从其文字中体察出其锋不可犯的饱满激情。理论文字,当然以逻辑说理为主要特点,但论辩文字也不可缺少作者的激情,这正是《孟子》论辩性散文突出的个性。作者之激情,应该来源于自身理论主张的坚信与执着。我们知道,孟子是儒家大师,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又有所发展。孟子的思想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那就是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性善就是孟子提出的性善论。通观《孟子》 ,它深刻地反映了孟子的哲学思想倾向;言必称尧舜,表现出孟子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又导致了他推行仁政和王道的理论基础。因此,读《孟子》论辩性散文, 深刻洞察孟子思想, 不可不观其人性论辩的文字。关于人性论辩的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