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合唱团发声练习方法 合唱所要求的发声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气沉”、“高位”、“直声” 、“轻声”、“靠前”。 “气沉”是吸气要沉到下腹也就是所说的丹田(这个感觉是闻香味时),不用胸部吸气,然后借横隔膜的控制小腹上压,两侧腰部向内压(这个感觉是在咳嗽时),向上顶着出气推动声带发声。气息的下沉可令发声饱满有力并有助于提高音高。找感觉的方法是:1.两拳抵住腰部两侧,快速深吸气,感觉腰部向外扩张,将两拳撑开了;吐气时,发丝音不出声,顶住出气气流,感觉记住后,再做发声练习。2.咳嗽时的吸气也是往下腹走的,找到这个感觉,可用咳嗽的方法发“贺”音,逐渐延长,这也是找横隔膜控制和胸腔共鸣感觉的有效方法。 “直声”是反对任何声音的波动,包括颤音、抖音和滑音。要令声音保持平稳唱出来。滑音也称作装饰音,假如在乐谱上没有标,就不能自说自话地发出这种声音。颤音、抖音和滑音都是一种习惯,同也也与气息不稳有关,对它们的克服性练习不是找感觉,而是改习惯。我们以前平常都是玩的独唱,独唱可以自由发挥,合唱不可以。 “高位”是找打哈欠的感觉,吸进气后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出气出声,也就是老师说的要“吸牢唱”。打哈欠是因为大脑缺氧了,这时的肺部需要大量进气,所以自然会吸气很深,本能地,软腭也就是小舌头向上提起,整个声音通道被松驰张开形成管状共鸣腔,这时感觉进气非常通畅。可以做个比较,不是打哈欠时,做深吸气,感觉进气时是口腔里发凉;打哈欠时,就会感觉到是咽壁发凉。发声时,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形成的共鸣腔产生共振。有些人为了使声音“好听”,在咽喉部“做”声音,把管道的咽部位置用力张开,似乎是圆润了,其实声音是憋着的,唱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咽部很困乏。这种作出来的声音在合唱中就不和谐了。高位发声时的感觉是打哈欠加意念里声音从眉心上方送出去。难做到的是小舌头一直要保持向上提起,不能松下来,假如松下来,老师就会说“声音掉下去了”。在发韵母带有“i”的关母音的字时,最容易“掉”下来。高位和气息相结合,可使高音更高更纯更有力。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轻声”是用前三种方法唱出很轻的声音,轻声不是不用力唱,相反,是用力唱轻声,这是功夫了,没有正规的训练和长期的养成练习,很难做到。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那个年代的经历,习惯于高歌唱响,以音高、声大为美。有些人爱唱卡拉 OK,而唱卡拉 OK 最不好的就是把伴奏音量开得很大,要听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