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2)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因此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一致。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第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第二,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第三,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3.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得到各种影响和作用。可以根据下面三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方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4)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4.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通常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教育目的: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5)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5.赫尔巴特与杜威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提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现代教育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①遗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质前提。②环境: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④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7)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从教育目的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1.国家的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承担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来的。3.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4.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思潮、多元智能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8.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2)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3)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9)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会限制学生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