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教育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借鉴价值“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有着数千年的乐教文化传统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发端不比任何一个文明古国晚,甚至更早。”对中国音乐教育历史的深入把握,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音乐教育史在促进当代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价值。一、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脉络1.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称之为原始形态的音乐教育。新石器时代后期已具备产生学校的社会条件。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起源于“成均之学”。据《周礼、礼记》记载,“均”即“调”,它是我国传统音乐学中的一个术语和概念。当时的社会现象如大量乐舞和乐器的出现,充分表明“成均之学”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最早的音乐学校。2. 夏商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2.1 夏商时期的音乐教育。夏代的“痒”、“序”和“校”都是音乐教育的学校,当然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只是音乐。“殷人尊神”、“以乐造士”是商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尊神”的各种仪式中,就包括唱歌、跳舞、鼓乐等内容。夏商时期,习武为了争战,习乐为了祭祀,乐教受重视是十分自然的事情。2.2 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西周统治者视“乐教”为“国教”,通过“乐教”的手段来达到“治国安民”的政治目的,形成了“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周代的音乐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即职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两者都由“大司乐”主要负责领导和管理。职业音乐教育机构体系庞大,支脉较多,主要包括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和音乐行政三个大方面。就音乐教育这点来说,它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3. 春秋时期的音乐教育。春秋时期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儒家的音乐教育思想为正统,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包括选编、整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即最早的音乐教科书--《诗经》;创办私学,重视音乐教育,把“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作为 6 门课程等;主张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4. 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汉代乐府已经具备了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完整概念:音乐教育的目的明确;有实施音乐教育的教材、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设施;师生关系明确,有稳固的教学场所。乐府还担任着搜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词;改编或创作曲调;编配演唱、演奏音乐作品等方面的任务。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间音乐融合发展的时期。传统礼乐发展陷入困境,新型音乐形式不断兴起,如出现了佛教音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