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伤后 2 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2. 瘀血凝滞证:伤后 2〜4 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3.肝肾不足证:骨折 4 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2•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3. 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跟、肝、肾等。5•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6•遵医嘱局部予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二)肿胀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2•伤后 48h 内冰敷,制动抬高。3•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运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冷敷、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三)患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患肢功能活动情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趾关节,膝关节主动运动,促进末梢血液循环。3.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4、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6 遵医嘱给予艾灸治疗,注意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治疗效果。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 骨折初期: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消肿定痛汤 250ml,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温服,冰麝止痛胶囊 2—3 粒,日 3 次,饭后半小时温服。(2)骨折中后期:补益肝肾。接骨续筋汤 250ml,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温服,伤骨再生胶囊 2—3 粒,日 3 次,饭后半小时温服。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 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 1)。(二)手法整复的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2. 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疼痛、肿胀、末端感觉运动、皮色皮温情况。3. 观察外固定的松紧度,及时调整。4. 复位第二天,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