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本论》复习题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种形态,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第二,抽象劳动内在的属性是生产商品过程中人类脑力或体力的支出(人类的一般劳动),其外在的属性则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其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经济特征。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时代,也就是生产一个使用物品耗费的劳动表现为该物的“对象的”属性,即它的价值的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第三,抽象劳动内化为商品的价值,外化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述:“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这种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以抽象劳动为内核2、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成为货币形式。价值形式的这一发展过程,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不断克服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而发展的。最终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具有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货币形式取代一般价值形式成为表现商品价值的最终形式。总体而言,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产生。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 资本是能带来 剩余价值 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 时才成为资本。2) 流通中的 等价交换 和不等价交换 都不能产生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 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3) 资本主义 条件下 劳动力 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 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 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用以 再生产 他的劳动力;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