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英文名称名: 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时: 54 学时学分: 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本(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数据结构,大学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算法设计。二、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软件工程》 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以IEEE 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作为核心, 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 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 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 标准和规范等; 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 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软件工程》教学大纲第 1 章软件工程学概述(2 课时)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如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定义、等) ,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学,软件的生存期,几种主要的软件开发模型等。知识点:①软件危机的产生、典型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 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包括软件工程的定义、特性、 方法学 ; ③二种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 ④软件生存周期; ⑤软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