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井点计算轻型井点的计算内容包括:涌水量计算、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以及抽水设备选用等。井点计算由于受水文地质和井点设备等许多因素影响,算出的数值只是近似值。轻型井点涌水量计算之前,先要确定井点系统布置方式和基坑计算图形面积。如矩形基坑的长宽比大于 5 或基坑宽度大于抽水影响半径的两倍时,需将基坑分块,使其符合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然后分块计算涌水量,将其相加即为总涌水量。1)涌水量计算①单井涌水量计算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是按水井理论进行的。水井根据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分为完整井与不完整井;凡井底到达含水层下面的不透水层顶面的井称为完整井,如图1-74 所示,否则称为不完整井。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又分为无压力井(即水井布置在潜水埋藏区,吸取的地下水是无压潜水时)与承压井(即水井布置在承压水埋藏区,吸取的地下水是承水时)。各类井的涌水量计算方法都不同,其中以无压完整井的理论较为完善。无压完整井抽水时,水位的变化如图1-74 所示。当抽水一定时间后,井周围水面最后降落成渐趋稳定的漏斗状曲面,称之为降落漏斗。水井轴至漏斗边缘(该处原有水位不变)的水平距离称为抽水影响半径R 。图 1-74 完整井水位降落曲线1—不透水层;2—透水层;3—井;4—原有地下水位线;5—水位降落曲线;6—距井轴 x 处的过水断面; 7—压力水位线根据达西线性渗透定律,可得无压完整井单井的涌水量Q 为:(m3/d) (1-55)式中 H—含水层厚度(m);h—井内水深( m);R—抽水影响半径(m);r—水井半径( m)。承压完整井单井的涌水量Q(图 1-74b)为( 1-56)式中 H—承压水头高度(m)M—承压含水层厚度(m)s—井中水位降低深度(m)②井点系统(群井)涌水量计算rRhHkQlglg366.122rRsHKMQlglg)(73.2井点系统是由许多单井组成。各井点同时抽水时,由于各个单井相互距离都小于抽水影响半径,因而各个单井水位降落漏斗彼此干扰,其涌水量比单独抽水时要小,所以总涌水量不等于各单井涌水量之和。无压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图(1-75a)总涌水量,根据群井的相互干扰作用,其计算式如下:图 1-75 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简图( m3/d )(1-57)式中 Q—井点系统的涌水量(m3/d );K—土的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s—基坑中心的水位降低值(m)R—抽水影响半径(m)HKsR95.1( 1-58)x0—基坑假想半径(m)(1-59)F—环状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m2)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