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知识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知识 导语: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知识。欢迎阅读!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精神。儒家思想对我国过去、还有现代都有着巨大的影响。20 世纪初,由于中国落后挨打,人们在寻找落后的原因时,许多人把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是罪魁。 从那之后,关于儒家“误国”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究竟是怎么回事?儒家思想是造成我国落后的思想根源吗?我们现在还要不要继承儒家思想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末期。少家不幸,自小发愤为学,博学多能。青年时做过小官,不得志,后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弟子三千,贤七十二。51 岁时,出任过鲁国的高官,鲁国大治,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后归鲁国,晚年修编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致力于教育。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 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下: 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第 1 页 共 3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天人感应。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进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