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教案高二政治组黄冰丽(2017.5.15)【复习目标】1.识记、理解矛盾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2.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实例。3.提高运用相关解题技巧的能力。4.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并尝试解读时政热点。(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重点、难点】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站:考点精解读1.命题规律2.命题趋势3.知识体系的建构第二站:知识全通关考点一: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特别提醒:矛盾是客观的、有条件的。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区别:含义、特点不同例子:中日关系(2)联系: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例子: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例子:生活中与自己联系做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例子:《猫和老鼠的故事》(3)方法论:用一分为二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区别:含义、表现、方法论、错误倾向不同。2.联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联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第三站:解题大突破1.巧用标志性词语解答哲学试题(1)方法总结:研究生活与哲学试题中的标志性词语,有助于在考试中迅速把握关键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解答哲学试题的正确率。(2)示例: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15—20℃℃时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时凝固,由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为-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了创新大赛二等奖。该同学的发明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促成新事物的产生2.对矛盾观原理的综合考查(1)考法综述矛盾的观点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试题往往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等进行综合考查,如“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也可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结合联系观、发展观的知识进行考查。(2)方法总结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等知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时用得较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涉及“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户籍制度改革”“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试点工作”时用得较多。(3)示例[2014天津文综,1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2016新课标文综Ⅱ]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见53复习材料)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第四站:热点深研析1.真题材料展示2.备考必须关注一、对立统一规律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1)关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