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100 分,共 100 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 1845 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参考答案 1:实践,这一词汇在人类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实践更是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的深刻阐述,不仅批判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也为我们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具有客观现实性,还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历史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实践的客体是自然界、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思维。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还能够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升自我。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也强调物质第一性,但他们往往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则明确指出,我们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种理解方式不仅赋予了物质世界以人的尺度,还凸显了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自觉的能动性”,正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进一步阐释。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地通过实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种能动性不仅体现在人对自然的改造上,还体现在人对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改造上。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实践的观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比如,在科研领域,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