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草原》 《草原》一文记叙了 老舍 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景色 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 热情欢迎 的情景。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 草原风光图 、 喜迎远客图 、 主客联欢图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 风光美 、 人情美 和 民俗美 ,从而表现了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抒发了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之情。 本文的作者是 老舍 ,原名 舒庆春 , 满 族,代表作有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等,被称为“ 人民艺术家 ”。课文描绘了 草原的美丽风光 ,深情讴歌了 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这句话中,“蒙”指 蒙古族人民 ,“汉”指 汉族人民 ,“何忍别”的意思是 怎么忍心分别 。这句话描绘了 大家再夕阳下依依惜别 的情景。 第二课《丁香结》 《丁香结》一文从 色彩 、 形貌 、 气味 、 姿态 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赋予丁香 灵动 优 雅 、 纯 洁 无 瑕 、 可 爱芬 芳 的品 格 ,阐 述 了作者 要 以豁 达 的胸 怀 勇 敢 地 面对生活 中的问题 的人生感 悟 。 这篇 文章 的作者是 宗 璞 ,原名 冯 钟 璞 ,著 名哲 学 家 冯 友兰 之女 。作者目 睹 丁香花 开 的格 外 茂 盛 ,联想 起 象 征 着 愁 怨 的“丁香结”,最 后 发出“ 结,是解 不 完 的; 人生中的问题 也 是解 不 完 的,不 然 ,岂 不 太 平 淡 无 味了吗 ”的感 叹 ,显 露 了作者 豁 达 的人生态度 : 生活 不 可 能 总 是一帆 风顺的,正 视 生活 中遇 到的不 顺心,把 他 看作生活 中的一部 分,这样 的人生才 有滋 味 。 作者把 丁香喻 为“丁香结”,是因 为: ① 丁香花 的花 苞 圆 圆 的,鼓 鼓 的,恰如 衣 襟 上 的盘 花 扣 。② 丁香花 象 征 着 生活 中解 不 开 的愁 怨 。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孟浩然 ,前两句 直抒胸臆 。先写 羁旅夜泊 ,再叙 日暮添愁 。后两句是 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 ,写到 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 ,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 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 心情。抒发了诗人 羁旅的惆怅 及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作者是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 ,字 子瞻 ,号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