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听课记录 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有关高中语文课听课记录,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1、《氓》(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 教学过程: 1、标注字音、词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问: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学生问“氓之蚩蚩”中“之”的何义?取消独立性。) 3、“载笑载言”——“载欣载奔” 4、再读——学生读得太快。 5、解释:蚩蚩、贸丝、愆期、汤汤、不爽 6、概括故事情节:男子出轨,被压迫等。 7、问:概括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现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学生黑板上展示) 期待——幸福——抱怨——悲伤——妥协 8、词语分析:载笑载言 9、问:女子为何变心?学生答:吃不饱,穿不暖;光让干活;抱怨“二三其德 ”,日 子好 了 ,却 有二心,无 奈 心酸 。(为何不追 根 求 源 ?贰 行 。下课铃 响 了 ,主题还 没有挖 掘 呢 。) 过程思 索 : 1、声 音高,而 感情不浓 ; 2、教态 呆 板,课堂 语气 太直 ,有些凶 ,语气 不婉 转 ; 3、学生理解全文了吗?就分析情感变化。 4、学生不理解,就进行空洞分析,可乎? 5、课文没讲完啊。 整体点评: 1、本课失误有三: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其一也;一个问题:感情变化找其词,简单而浪费时间太多,其二也;框架结构没有,不清不楚,其三也。 2、教师表情淡漠; 3、学生理解不到位,就讲不好。 2、《念奴娇赤壁怀古》(九个小组平面式朗读,可乎?不可也) 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苦难,屈原选择了------陶渊明选择了------- 2、梳理积累:字词。 3、问:写了什么?学生答: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4、问: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诵读?(上课已经 35 分钟了) 5、让学生分列到黑板前诵读?(一个一个展示,共八个组全部到台上诵读) 6、二个小组打擂:一个组读二句,另一个组再读二句 过程思索: 1、学生梳理字词时间长否? 2、课堂语言较好。 3、诵读方式太宽泛。 4、 让 每 个 小 组 早 排 练 好 了 吧 ? ( 一 个 小 组 还 有 单 读 、 分 读 、合 读 ) 5、 光 去 读 , 太 平 面 化 了 , 没 有 递 进 层 面 的 东 西 。 6、 光 去 读 , 不 鉴 赏 了 ? 整 体 点 评 : 这 是 一 节 离 奇 的 课 。 我 命 名 为 表 演 式 朗 诵 。 本 课 两 个 环 节 ,一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