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机光谱分析打印店试卷参考答案(含大三简答题)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 参P17,R 带是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N=O 等发色基)的 n→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2.B 参P22,n→ *跃迁中,由于基态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的相互作用大于激发态与极性溶剂形成的氢键作用,使 n→ *跃迁的基态能级比激发态能级下降得多,所以在极性溶液中由于氢键的作用,n→ *跃迁能(ΔE)增加,n→ *跃迁的吸收峰蓝移。而→ *跃迁中极性溶剂对激发态的稳定作用大,导致→ *跃迁中激发态能级下降多,跃迁能减小,吸收带红移。 4.C 参P5,分子的运动可分为平动、转动、振动和分子内电子的运动。各能量状态是分立的,非连续的,具有量子化特征。每个电子能级中包含了若干振动能级,每个振动能级中包含了若干转动能级,即△E 电子>△E 振动>△E 转动 5.D 6.B 参P83,由于环效应,双键的波数随环内角的变小而降低。(当环内角为 90。时,C-C 与C=C 键的振动正交,因而不能偶合,而当内角大于 90。时,C-C 单键的伸缩振动可分解为两个矢量,其中一个矢量可以与 C=C 伸缩矢量产生振动偶合,使其位于较高波数范围。) 7.A (此题答案不确定) 8.A 9.C 参P155 10.B 二、填空题 1.200-800nm (红外为 400-4000cm-1) 2.参P17,电子的能级跃迁;化合物的 λmax随取代基或介质的改变而改变。 3.短波 4.n电子,电子,(σ 电子?) 5.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6.3n-6 7.参P64,2850 和 2750(费米共振:由频率相近的泛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使泛频峰的强度大大增加或发生分裂。) 8.参P85,990 和 910 9.参P62,瞬间偶极矩 10.A 含有双取代的烯键,B 含单取代烯键,B 的 C-H 面外弯曲振动在 990 和 910cm-1 出现两个强峰。 11.参P75,偶极矩;极化率;极性基团和非对称基团的振动;非极性基团和对称基团的振动;入射光频率(v0)与拉曼散射光频率(v=v0-vvib)之差(△v=vvib) 12.参P386,邻位效应 三、简答题 1.通常紫外光谱吸收峰朝上,而红外光谱吸收峰朝下,并且紫外光谱吸收谱带均较宽,而红外光谱吸收谱带较窄,解释原因。参P16 (1)分子在在发生电子能级的跃迁过程中常伴有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间隔小于振动能级,在紫外光谱上区分不出其光谱的精细结构,吸收带的峰形主要由振动能级变化产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