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一、引言 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 1993年,是一个年轻的集体。在建系之初的十几年时间,只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师范类的专业,初期的培养目标是为黑龙江省培养合格的计算机师资。十几年来,我院为黑龙江省及社会培养了 2000余名计算机教师,充实到了全省各地的中学、中职及大专院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几乎完全主导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产品由原来国家计划招生、高校生产、国家分配这一培养模式已经逐步完全走向市场化,毕业生已经完全自主择业。许多高校所肩负的精英教育的任务也已经逐步转到大众教育。在这样一种浪潮的影响之下,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都已经严重偏离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造成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如专科以及职业中学的情况。 二、传统办学理念存在不足 建系之初的几年,一直遵循传统办学理念,近年来这种办学模式已经已经严重体现出不足,结合我院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专业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我院只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共用一个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几乎完全相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按需培养,包括大多数学院在内,基本上都是关起门来办教育,学校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规格的人才,专业设置单调。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知识陈旧几乎是所有高校的通病,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尤其是 IT产业,几年就更新换代一次。而学校里教授的往往是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教材和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和发展,学生毕业后不能掌握本专业最新知识和技能,就业当然困难重重。 另外,每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封闭的,不能与其它专业相通、相交,甚至同一专业内的课程之间也不能很好的衔接和过渡。当今社会,高校学生毕业之后,有相当一部份学生通常会经历两三个职业,甚至更多,才能在一个行业中稳定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通用知识和技能,然而这一点原来传统培养模式中却没有考虑。造成学生只学会单一的一种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很差,自然就影响到其二次就业。 (三)重理论、轻实践 作为几乎所有师范类高校的通病,“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质量。在21世纪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