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教学设计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饶淑蓉一、课题:《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一的第三个小课题。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自发地产生一种作为家乡人的自豪之情,以及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的情感。三、教学设计思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着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引导,然后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活动,使学生在制作、欣赏文化瑰宝的过程中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一)谈话引入:1、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瑰宝。文化瑰宝就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别珍贵的东西。2、(课件展示)例如敦煌壁画就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你还知道哪些?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示:北京的故宫、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佛宫寺释迦塔、唐三彩、马踏飞燕、三星堆。3、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二)示范、引导1、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文化瑰宝呢?2、都江堰是家乡乃至世界都非常有名的一处文化瑰宝。通过上网查资料,我更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它,还精心选择材料制作了介绍都江堰的演示文稿。3、(展示课件)每张幻灯片各是用什么形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都江堰的?3、看了老师制作的关于都江堰的演示文稿以后,你知道怎样用演示文稿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文化瑰宝了吗?(1)怎样查询资料?(2)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同一文化瑰宝的介绍资料,在制作演示文稿时,一定要有选择的使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选择材料呢?(建筑地点、朝代、外形结构、作用、历史价值……)3、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来介绍文化瑰宝?(三)制作、欣赏1、现在请同学们上网查资料,利用幻灯片来制作演示文稿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名胜古迹。2、学生上网查资料,制作幻灯片。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欣赏、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4、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演示文稿。5、欣赏了这些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你有什么感受?(1)这些文化瑰宝体现了什么?(2)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说什么?6、这些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件件都是我们古代祖先智慧的结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不仅使我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世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课后能通过各种形式继续了解祖国的文化九、板书设计: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故宫、秦始皇兵马俑、唐三彩……)演示文稿的制作:1、图片2、文字介绍:建筑地点、朝代、外形结构、作用、历史价值……乡风乡俗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教学准备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呢?3、故事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