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当前社会的教育,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语文学习亦是如此。在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将这一理论贯穿始终,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要点处适时点拨,重点品读,增加学习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使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受到更多的启发。2. 教学背景分析《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描写人间真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他被小男孩的言行震惊,并被小男孩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情节一波三折,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感人至深的浓浓深情,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本组课文的教学皆在使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联系实际,受到启发。本篇课文仅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更应精略有致,合理。我认为应完成以下三步教学:先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明确课文内容,再让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体会情感,最终联系自身,升华情感体验。这篇课文虽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叙述故事,却贴近学生生活,歌颂了“给予”这种崇高的精神。这种给予的行为学生并不陌生,但现代的孩子大多有自私的特性,不懂得付出,只愿意向他人索取。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领悟,更大程度地发挥文章的价值导向作用,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我想把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让其自悟自得。但我也充分考虑了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但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习惯于老师讲授的学习方法,这样情感的体验并不深刻。因此,在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就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其能在自我学习中,增长学习能力,加深情感体验。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完整地复述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凭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