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20 课《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青龙县八道河总校王厂寄宿制小学廉铁一、课文品读(一)作家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原籍山西,开元进士,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也被称为王右丞。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更通音律。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的成就最高。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 色彩鲜明优美, 极有画意。后人称他的诗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使在送别、纪行一类的诗中,也有写景的佳句。在《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二)作品《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日车马交驰。 尘土飞扬的渭城在朝雨乍停时现出的洁净、清爽。天空是清朗的, 客舍旁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出它翠绿的本色.这是完全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中与羁愁别恨纠结在一起黯然销魂的情调,但这恰恰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 从晴朗的天空, 到洁净的街道, 从青青的客舍. 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 这句景物描写虽没有 “千里黄云”、“北风吹雁”、“寒雨连江”那样的萧瑟.但其送别的愁思却是浸染在“柳树”——这送别诗词中别具意味的特殊意象上。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至唐朝还有“灞陵折柳” 的送别典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 “条条有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 以柳相留。“柳”者,“留”也, “柳”、“留” 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因此在很多的送别诗里都能看到柳树那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情。写的是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诗人的劝酒辞。 由于绝句在篇幅上受到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 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 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等都一概舍去。但酒过多巡, 殷勤告别的话已说多遍后. 朋友上路的时间终于不能不到来,似乎脱口而出的这两句劝酒辞却使强烈的、 真挚的惜别之情达到高潮。 诗意看似不难, 但劝酒中蕴涵的深情对没有离别经历, 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说却不易体会,这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 本设计立足文本, 从语言文字入手, 在学生把握诗句大概意思后,前两句诗实现 “入境”:想象一幅“画”,感悟“诗中有画”;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