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通州榜样观后感XX通州榜样观后感一:一直很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安逸和快乐不是生活的本身,起伏与波澜的交错才能演绎出更美妙的生命交响曲。1988 年, 12 岁的李延芳生了一场大病,疾病和相伴而来的贫困排山倒海向这个家庭袭来,身体与心理的痛苦撕扯着家中的每一个人。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现代医学对这种病至今束手无策,治疗也无非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因此虽然四处奔走,多方治疗,李延芳的病情不但没有治愈,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下蹲、举臂等很多看似简单的动作,她做起来越来越吃力。尽管如此,李延芳还是在休学两年之后,回到了学校,她要和疾病赛跑。李延芳在读初二那一年,病情发展很快,看黑板时间久了,她的脖子僵直疼痛,她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手变形严重,医生叮嘱她少写作业,她就多读、多看; 带大梁的自行车她迈不上腿,父母就给她买弯梁的自行车; 风天雪天,父亲就接送她上下学。就这样勉强坚持到初三毕业,李延芳彻底失去了行走和自理能力,她的生活半径缩小到了一间斗室,一张小床上。无法治愈的疾病,让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不便,健康、美丽和青春活力一样样离她而去,顽固的炎症一步步把她逼到了绝境。生病是无奈的事情,可李延芳不想在温暖又柔和的床上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她不甘心那样度过余生,虚度年华。她不想依附父母过一辈子,可是,作为一个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她又能做些什么呢? XX年的春天,通州《运河》杂志的主编刘祥老师敲开了李延芳的家门。他鼓励李延芳尝试文学创作,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别人没有的感受。面对生活的意外垂青,李延芳受宠若惊。一道高不可攀的文学之门悄然为她敞开了。写字对李延芳来说是件力气活,低头时间久了抬不起头,写字多了抬不起胳膊,手拿不住笔,她只能写一会儿就活动活动脖子和手腕,坐着写累了就躺着写。两个月后,一部凝结着李延芳生命感悟的自传体小说《珍爱生命》 终于完成了。在小说的结尾她这样写道:“人生正如这轻盈的柳絮,走走停停身不由己。风,或许托你上青云,或许推你入泥沼,高处不胜寒,泥土育芬芳,与自己对弈,快乐就好。”这段话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苦中作乐静候柳暗花明的生存智慧。这篇小说得到了编辑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也增加了李延芳从事写作的信心。手捧杂志, 她就像一个绝处逢生的人,终于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