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执教者课时1 所属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 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 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说出核酸的种类;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画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式;2.比较 DNA 和 RNA 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注意区分营养保健品,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难点1.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式;2.比较 DNA 和 RNA 的区别。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及导入5 分钟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8 分钟真实的故事:一个年仅12 岁的女孩,失踪数日后,在村边的臭水沟中被人发现尸体。 侦查人员在死者胃里发现了一种呈咖啡色的肉丝状物质,随后又在嫌疑人家中发现了一些发霉的荔枝壳和荔枝核,两者之间究竟有无关联?检验人员运用植物DNA 检验技术,结果证明在死者胃内发现的咖啡色肉丝状物质就是荔枝肉。检验进一步证明, 死者胃内所发现的荔枝肉和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荔枝壳具有同一来源的特性,果肉和外壳都呈现出相同的DNA 谱带。同时,警方从市场上随机购买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