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哲学成为哲学(代序)韩震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相比,21世纪的中国哲学似乎有些过分沉寂了。青年人对哲学越来越疏离。哲学的沉寂,除了外部原因外,主要源于我们往往不是以符合哲学思维活动的方式在研究哲学、讨论哲学和进行哲学教育。让哲学成为哲学,已经成为我们的时代的必然要求。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哲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和结构性转型,必然引出文化和意识方面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应该在根本的基础上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另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世界各民族多姿多态的文化在相互激荡过程中,相互磨砺和相互促进,这也为哲学的发展拓宽了思维空间。可是,目前哲学研究并没有出现应有的繁荣,哲学教育也没有对当代青年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哲学讨论和哲学教育的地位甚至无法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启动了改革的列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哲学特别是学院派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的行进速度了,似乎出现了哲学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反比的现象。当然,市场经济初期可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浮躁期,追求金钱和感性利益的声音容易压倒哲学家的思想徘徊的脚步声。人们为精彩而又变化多端的物质世界所吸引,似乎无暇反思和琢磨“深奥的”哲学问题。窗外的世界太精彩了,人们很难耐得住冷板凳的寂寞。因此,有许多人认为,目前的时代不是一个哲学的时代。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哲学家不应埋怨时代忽视哲学思维,相反地,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危机应当从哲学和哲学教育自身去找。人们之所以对哲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哲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如果时代冷落了哲学,那么主要是因为哲学不仅没有成为时代前进的先导,甚至还跟不上时代行进的步伐。这就是说,哲学话语的相对沉寂,是哲学自身创新能力不够的结果。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危机首先是哲学和哲学教育自身落伍了。只有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脉搏并且与生活息息相通的哲学,只有深刻地反思了历史和现实的哲学,才能为时代所需要;只有具有批判精神和前瞻能力的哲学,才能成为引导时代的力量;只有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并且适应社会需要的哲学教育,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而不断进行自我扬弃的哲学教育,只有能够给人以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的哲学教育,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青年人的青睐。哲学的沉寂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哲学需要冷静而深入的思考,需要长期的积累。我也不担心哲学专业的学生人数的减少,我是担心哲学专业缺少高素质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和青年人对哲学越来越失去兴趣。哲学要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不要求有太多人从事专业的哲学研究,而是给尽可能多的青年以哲学思维方面的训练。这就是说,吸引尽可能多的从事其他专业或职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学习哲学。问题是,现在哲学专业没有能力吸引尽管少数却应该具备较高素质的学生,哲学方面的课程,除个别的例外,也不能吸引其他专业学生的注意。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影响我国哲学及哲学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从我们哲学专业的内部寻找问题的症结。我认为,除了外部原因外,哲学和哲学教育地位的下降,源于我们往往不是以符合哲学思维活动的方式在讨论哲学或进行哲学教育。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以非哲学甚至反哲学的方式在谈论哲学或进行哲学教育。因此,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的出路在于,必须让哲学成为哲学。让哲学成为哲学,实质上就是让哲学恢复自己的本性,即回归自身学科活动的特殊方式。实际上,哲学不在于能够记住多少哲学观点,讲出多少哲学观念。记住哲学的知识,只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只是哲学教育的基础。如果真正实现哲学教育的目的,就必须让学生进入哲学研究的状态,而真正的研究就是从现有的观念出发而离开现有的观念,以现存理论的反思活动解除现存理论的束缚,开出一块原来未曾进入过的空问。因此,真正的哲学教育者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批判者用智慧的乳汁哺育自己思想的掘墓人。(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