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瑛优质课教案【篇一:大班美术(吴佳瑛教案)】大班美术:哈哈小人(吴佳瑛)“”--走进童心优秀获奖作品时间:2013-7-4作者:吴佳瑛单位:虹口区友谊幼儿园设计意图: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在年龄特征上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能长时间专注探索物体的操作;能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在对此年龄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到了探究、操作、实验,对实物变化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细致地观察、回忆、再现以及理解方法后的想象创造对大班幼儿是能力上的挑战,将对幼儿后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起到铺垫作用。活动目标: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并表现其中的趣味。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活动准备:1、长方形桌子4张,一半幼儿,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2、2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活动过程:“”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能画什么?(此问题切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很快使活动进入正题)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顶天立地,一般情况幼儿都能理解与表述,教师亦可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如图一)(此时,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孩子观察的特点,请观察完的幼儿举手“”表示观察完毕。)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顶天立地画在这张纸上。(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绘画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可以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环节价值:1、此环节虽然是幼儿绘画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2“”、强调的顶天立地是为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并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否则幼儿容易受折纸的“”地平线因素影响,而让趣味丧失。“”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二)。(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顶天立地地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要打开这张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请幼儿取出纸进行观察,发现纸是折过的,继而帮助幼儿理解这次是在折过的纸上画。)(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纸张摆放或选择绘画的位置,同时留意幼儿第二次绘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随机表扬、提示。)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教师: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们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画在什么地方了?(教师从幼儿作品中选出几幅,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几个问题。尝试寻找作品断开的原因。进而观察发现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会断开。)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之处的方法。教师引导: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当幼儿想出用线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幼儿上来示范,继而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画完,如图三、图四。)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示幼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幼儿会说折线上。)(2)激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