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_第1页
1/9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_第2页
2/9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_第3页
3/9
第十四节感染性休克【学习目标】(一)掌握1.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诊断依据。3.治疗措施。(二)熟悉1.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学、流行病学。2.预防。(三)了解1.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2.鉴别诊断。【内容要点】(一)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特点1.定义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病原体及其毒素引起的全身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组织灌流量不足和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重要脏器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2.常见的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革兰阴性菌引起最常见,因其可分泌内毒素易引起感染性休克。中毒型菌痢、暴发型流脑、中毒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急性肾盂肾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等。3. 病原体入侵方式①侵袭性,病原体侵入机体造成败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②非侵袭性,病原体在局部繁殖,其毒素被吸收入体内而引起感染性休克。4.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复杂,但其基本病理生理是微循环障碍,可分三期微循环痉挛期(休克早期)、微循环扩张期(休克中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晚期)。感染性休克根据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可分二型:低排高阻型(冷休克,a-受体兴奋,小血管痉挛)、高排低阻型(暖休克,B-受体兴奋,外周血管扩张,动脉一静脉短路开放)。5.难治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晚期的表现,应用一般抗休克的治疗措施疗效差,预后不良,临床称为难治性休克,其发病因素很多,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主要发病因素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MOF)。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对各种严重感染所做出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其本质是失控的炎症过程。具有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基本临床表现:① 体温±38°C 或W36°C;②心率±90 次/分或低血压(收缩压 V90mmHg);③呼吸±20 次/分或PaC02W32mmHg;④ WBC 计数±12X10g/L,或 W4X109/L,或中性粒细胞±80%。它是 MODS 的早期现象,并贯穿 MODS 的全过程,是 MODS 最本质的病理机制。7.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严重感染是引起 MODS 最常见的原因,常首先发生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的持续恶化,于严重感染发生 24 小时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极高。(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根据原发性感染和休克的表现进行诊断,两者必备。下列征象的出现预示休克发生的可能:①体温过高或过低;②神志改变;③皮肤花斑或发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