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前台和客房服务组织重构有价值的创新都围绕三个方向:提升用户体验、降低酒店成本、提高酒店收益。个人认为酒店的人力组织演变的趋势:从信息化 -移动化—共享化 -平台化的过程。 一切能信息化的业务都会信息化、一切能移动化的服务终将移动化、一切能共享的部门都可以共享,一切能平台化的商业都会被平台化。我们选择国内几家中端酒店的人力组织架构作为案例探讨。1、中端酒店人力配置从表中各家人力资源配置可以看出不同经营思路,在150 间客房基准线的人力配置上全季酒店格外显眼,全季继承汉庭极致人房比策略,能少一个绝不多一个,门店不单独设置人事和财务, 224 间之内的门店不设置销售。在餐厅、PA、客房、前厅相比其他中端品牌也是最低的,应该说人力配置已经到极限。我们发现有汉庭基因的亚朵管理团队在人力配置并没有走全季的路子,而在餐厅、客房、前厅强体验的三个部门重兵投入。与其他品牌“前台” “总台”“前厅”的岗位名称不同,亚朵则以“客户服务大使(初级、中级、高级)”、“客服服务经理”、“高级服务经理”来命名,从前厅服务职能向客户体验为中心职能转变,其职责范围除了前台服务之外,酒店品牌推广、餐厅监督,以及代办客户的一切需求。“客户服务大使 "承担酒店与用户的连接点,有点类似管家服务. 各品牌在客房人力配置差异不大,客房服务员除了客房清洁外,还有临时清洁需求以及承担部分送物的角色。但客房卫生清洁都是标准化的工种,关联最大的因素应该是酒店的入住率。 在餐饮方面, 君亭延续高星酒店管理基因,注重菜品及选择丰富性 ,人力投入相对豪华.而开元曼居最新餐厅人力配置在做瘦身。不管团队是高星级基因还是经济型基因,大家都在用户体验、酒店房价、餐饮收益方面选择了不同的经营策略。相对于酒店的位置条件、酒店硬件是固定因素,而用户高感知的“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是可变因素,酒店 70%人力集中在这三个部门,我们如何优化配置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人力配置多少跟用户体验之间存在哪些内在关联?我们的服务人力投入用户到底买不买单?2、人力配置 VS 用户体验我们需要从用户端的数据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通过慧评的各家酒店2015 全年的网评数据,我把各酒店在“餐厅 "、“客房 "、“前厅”部门的人力配置(人数)和用户好评率(百分比)进行一个交叉比对。综合服务好评率:包含客房服务、前台服务、迎宾服务、餐厅服务、服务宏观根据图表数据,按照从上到下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