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目录 ][上一层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切屑的类型及控制 ][切削力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刀具的磨损与破损、刀具寿命及刀具状态监控][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及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磨削机理 ]学习了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以后,就要学会运用规律,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本节主要从控制切屑、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合理选择切削液、 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等五个方面问题,来达到保证加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见 P44)一: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见 P44)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工件材料被切削成合格零件的难易程度。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1、评定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的主要指标刀具耐用度指标:切削普通金属材料 :用刀具耐用度达到60min 时允许的切削速度V60的高低来评定材料的加工性。切削难加工金属材料 :用刀具耐用度达到20min 时允许的切削速度V20的高低来评定材料的加工性。同样条件下, V60或 V20大,加工性越好。相对加工性 :KV=V60/V 060 ,( 以 45 钢的 V60为基准,记为 V060)加工表面粗糙度指标:粗糙度值越小,加工性越好。另外,还用 切屑形状是否容易控制、切削温度高低 和切削力大小(或消耗功率多少)来评定材料加工性的好坏。其中,粗加工时用 刀具耐用度指标、切削力指标,精加工时用 加工表面粗糙度指标 ,自动生产线时常用 切屑形状指标 。此外,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主要决定于材料的物理、力学和机械性能,其中包括材料的硬度HB、抗拉强度 σb、延伸率 δ、冲击值 αk和导热系数k,故通常还可按它们数值的大小来划分加工性等级,见表2.9 。2、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措施调整化学成分如在不影响工件材料性能的条件下,适当调整化学成分, 以改善其加工性。 如在钢中加入少量的硫、 硒、铅、锁、磷等,虽略降低钢的强度,但也同时降低钢的塑性,对加工性有利。材料加工前进行合适的热处理1. 低碳钢通过正火处理后,细化晶粒,硬度提高,塑性降低,有利于减小刀具的粘结磨损,减小积屑瘤,改善工件表面粗糙度;2. 高碳钢球化退火后,硬度下降,可减小刀具磨损;3. 不锈钢以调质到 HRC28为宜,硬度过低,塑性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差,硬度高则刀具易磨损;4. 白口铸铁可在 950~1000 °C范围内长时间退火而成可锻铸铁,切削就较容易。选加工性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