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点货币政策知识点点睛:1、试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和因素。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来确定。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目的是使人民银行能够控制相当部分的信贷资金,进而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1998 年 3 月将原来准备金账户与备付金账户合并为一个账户,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关系。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尚不能得到应有发挥条件下推出的重要的政策工具,但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扭曲,中央银行对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往往缺乏自主性。1986 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再贴现业务调节货币供应,但由于商业信用不发达,客观上使得该业务再人民银行业务中显得微不足道。1995 年《票据法》的颁布为再贴现业务的扩展创造了条件,1996 年以来,再贴现规模已呈现明显的扩展势头。1994 年以来,由于国债市场、外汇市场的发展,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外汇来调节货币供应。另外,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比较滞后, 人民银行仍规定利率进行宏观调控。1998 年由于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银行取消了贷款规模指标控制。2、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相关习题解析:一、填空题1、各国货币政策可选择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答案:国际收支平衡2、各国货币政策可选择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答案:稳定物价3、各国货币政策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