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投资者情绪指数与股票市场关系讨论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投资者情绪指数与股票市场关系讨论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经过 20 多年的进展,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资产配置、分散和转移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虽然我国股票市场进展迅速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投资者专业化、投资者结构还是各类监管机制等方面,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股票市场中出现的许多金融“异象”无法由传统模型去解释,行为金融学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方面探究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股票市场行情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比传统模型更好的解释了这些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相关讨论文献进行综述,并以行为金融学的内容为理论基础探讨市场主体的情绪和行为与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1、投资者情绪指数相关讨论 最 初 的 投 资 者 情 绪 指 标 大 多 为 显 性 投 资 者 情 绪 。 Solt 和 Statanan(1988)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把投资者情绪看涨、看跌的分类方法,即 Bearish Sentiment Index(BSI)。通过问卷调查,对投资者关于股市的看法进行采样、整理,可以分别计算出看涨指数和看跌指数,最终构建 BSI 用以表示投资者情绪。Brown 和 Cliff(20XX)曾在讨论当中提出一种情绪指标构造方法,即用看涨和看跌人数百分比的差来构造。国内构建显性情绪指标的方法大多参照国外经验所为。具体到构建方式,它类似于国外的友好指数,即通过对特定人群的调查,收集他们对后市的不同看法,区分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最后形成了向社会公布的央视看盘指数。显性投资者情绪指标直接来源于投资者,但是受限于数据猎取难度较大以及调查方式的不一致性,其适用范 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隐性投资者情绪是讨论文献中常常出现的另一类情绪指标。对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和主观估价产生间接影响的种种经济变量是隐性投资者情绪的来源,显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然这 类经济变量在各国的差异并不明显,最终导致全球学界所釆用的隐性投资者情绪 指标相对一致,主要有市场流动性、IPO 数量及其首日收益、封闭式基金折价率、 新增开户数等等。众多讨论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化的讨论,其中 Chopra 等(1993)、Neal 和 Wheatley(1998)对这一做法表示肯定,而 Chen,Kanand Miller(1993),Elton 等(1998)则对其合理性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