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时代义务教育功利性表现与对策分析新时代义务教育功利性表现与对策分析 韩亚琳 摘 要:新时代的教育制度、舆论导向和急功近利的家庭观念直接导致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个体学习兴趣被过度压制和学校残酷的分班模式等现象纷纷出现。随着教育功利性趋势的上升,新时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全面进展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而如何响应“减负”号召,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当前处理教育功利性问题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时代;义务教育;教育功利性;对策 在中国,教育的功利性是普遍存在的。义务阶段教育的功利性是指学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提高学生成绩和学生升学率进行、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提高考试成绩以便考入好的学校的一种现象。在新时代市场化范围不断扩大、应试教育作为主流教育方式的背景下,教育功利性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影响颇深。因此,如何处理好教育功利性问题,是我们当下需要面对并深化思考的。 一、教育功利性问题的表现 (一)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自古以来,教育的功利性问题一直存在。古有科举制度,知识分子为进入仕途而“头悬梁锥刺股”;今有应试教育制度,学生为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埋头苦读。在新时代,功利性观念的存在使得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了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而违心学习。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各科家庭作业,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也被用于完成课后作业。在随机发放的 500 份关于中学生家庭作业与课外辅导调查问卷回答中,将近 62.04%的中学生表示他们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就是完成作业,43.52%的学生表示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家庭作业。其实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的功利性问题——学校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堂习题和家庭作业强化和巩固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使之在应试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这些大量而繁杂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业任务对于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让他们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和空间。 (二)个体学习兴趣被压制 在教育方面,中国一直提倡的是素养教育,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它却常表现为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学习成绩似乎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为了培优补差,提高学科的综合成绩,很多学生纷纷报班学习英语班、数学班、物理班……调查数据显示,将近 78%的中学生会因此产生比较大的课业压力(包含自我感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