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从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现象入手,提出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数学教学有效性这一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再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工作重点从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备课着力点、主动驾驭教材、设计以学生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和调节课堂教学的板块设计五个方面阐述了进行有效性教学的五大策略;最后对研究的成效进行了分析说明。一、提出问题问题一:经常会听到有教师这样抱怨:“同样的内容,我一模一样地讲了三遍,学生仍然听不懂。这些学生真笨!”分析:这里有一个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既然第一遍讲解学生没有听懂,就说明教师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设置的教学坡度不切合学生实际,以致学生不能接受。教师再一次讲解时就应当调整教学,如果仍然按照第一遍的教法重复一遍,非但不可能达成教学效果,反而浪费时间。也就是说重复第一遍教学的做法是无效的,教育质量是低下的。而这种不反思教学、只埋怨学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问题二:人教版一期课程改革时,学生学习“整式”这一节的内容之前,就先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而在解方程时用到移项,可学生还没学习“整式”,就不明白“项”的定义,所以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分析:这个案例说明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和教学有效性息息相关(现在已改变了这个内容安排)。这个案例同时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到底学生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内容有效性是最高的?亦即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有效性问题。问题三:偶尔我们会听到学生们在私底下议论:老师整堂课都在讲解,有些题我们不没有消化,就接着讲解下一题,怎么会考出好成绩。分析:这也是一个有关有效性的问题,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有时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你把长长的题目念完了,而有些学生还没通第一句话。而你在那里一直讲,能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呢?没有。这样做只能使一些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放弃它。从这个问题也课反映出目前还存在着“灌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认识上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透彻,致使课程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如:课堂上一味地培养学习兴趣,一味地尊重学生,甚至出现数学课无数学味的怪现象,结果学生该获得的数学基本素养没获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双基”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