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海绵城市技术要求近年来各地内涝灾害频发,“城市观海”奇观层出不穷,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中国缺水现象严重,中国目前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重度缺水线,有6 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立方米,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自2013年提出海绵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的概念、河北省的相关政策、实现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海绵城市。一、海绵城市的概念控制和考核指标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 道路和绿地、 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要从源头、中途、末端三个方面来控制。如下图所示:源头控制中途控制末端控制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城市水系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2015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了以下考核指标:类别指标类别指标一、水生态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四、水安全10.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2. 生态岸线恢复11. 饮用水安全3. 地下水位五、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12.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4. 城市热岛效应13.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二、水环境5. 水环境质量14. 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6.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15. 投融资机制建设三、水资源7. 污水再生利用率16.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8. 雨水资源利用率17. 产业化9. 管网漏损控制六、显示度18. 连片示范效应二、河北省关于海绵城市的相关政策和目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 〕48 号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1)自 2016 年起,所有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和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 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老城区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开展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2)到 2017年底,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均要规划不少于20 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