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1. 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2004 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 万吨,其中浙江省 873 万吨、江苏省 695 万吨,上海市 470 万吨(估计)。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 485 万吨)、小麦( 448 万吨)稻谷( 935 万吨)、大豆( 145 万吨)、其他( 25 万吨)。具体情况见表1。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南、山东、安徽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江西、湖南、湖北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浙江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2. 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具体情况如表2。由数据比较可知,浙江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江苏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因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的比重较大,使得长三角地区水路粮运的比重达到了42%,铁路在粮食运输中所占比重相对稍少,占到 36%。二、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资源现状物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物流快速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主销区,同时兼有江苏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物流资源较全国东北以外地区相对丰富,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粮食物流资源发展的现状。1. 长三角粮食物流资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