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新 2024 年中国打车软件市场调查报告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补贴,补贴,还是补贴。补贴时代的互联网用户是幸福的,若能抢到产品红包、新手返利券或者特惠活动,打车、叫外卖、看电影,甚至打包洗衣服的开支都能降低。 随着互联网用户为王,流量为王的思想不断被强化,当互联网产品杀入到传统行业时,补贴通常是改变用户习惯的一个法宝。这背后的 o2o 服务产品诉求,当然是利用补贴来吸引用户,以此改变传统的消费生活方式。 但其实一个疑问一直悬在很多从业者的心头:面对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元的补贴,互联网公司砸出去的这笔钱到底起到了什么效果?若补贴消逝,用户会有哪些反应? 企鹅智酷针对该类问题做了用户调查,以此来揭开这个热点事件的核心谜团。 打车应用补贴规模高 用户使用次数也最多 滴滴打车去年用户数破亿时,支付的补贴总额超过了 14 亿元,这还只是他们77 天的补贴成本。双十二期间短短几天内,滴滴打车又补贴 1.3 亿元,快的打车补贴 1.8 亿元。如今补贴政策仍在继续,为了加大乘客打上车的成功率,补贴甚至延伸到了司机端。 这样大手笔的补贴政策当然也惠及了更多用户。打车应用成为用户使用补贴最频繁的产品。调查数据显示,52.1%的用户表示使用打车应用的补贴次数最多。 排在第二位的是外卖应用,20.8%用户使用外卖应用的补贴次数最多。外卖服务的补贴大战始于 XX 年下半年,部分地区的补贴幅度达到了满 20 元减 12 元。此前企鹅智酷的调查也发现,在读高校生是使用外卖补贴比例最高的人群。 电影应用的补贴使用频率位居第三位,15.2%用户表示常常使用。一些电影票应用在特定时段推出的 9.9 元、19.9 元特惠活动也表现出吸引力。 专车应用虽然单笔补贴力度都比较大,比如单笔补贴 20 元、甚至单笔 50 元的优惠券等活动都比较普遍,可用户使用的次数却比较低,仅 7.6%的用户表示常常使用专车应用补贴。家政类服务的补贴使用次数最低,为 4.3%。 朋友社交分享是了解补贴活动的主要渠道 补贴类推广的最主要渠道仍以线上为主。朋友之间的社交分享,是用户了解产品补贴的重要方式。企鹅智酷调查发现,40.8%的用户表示通过社交网络上的朋友分享了解到补贴服务。这也和产品的推广手段有关,比如打车应用的红包分享、优惠券推广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商家的线上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推广渠道,占比达到 30.5%。其次是媒体推广,占比为 17.4%。 商家的线下推广占比最低,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