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 为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 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工作职责 3.1 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法律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3.2 本单位安委会具体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根据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 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安全员需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 4、工作内容 4.1 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 检测原则 4.2.1 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 4.2.2 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 检测范围 4.3.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 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 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 检测类别及方法 4.4.1 评价检测 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 定期检测 4.4.2.1 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 1 次/年; 4.4.2.2 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 次/年; 4.4.2.3 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 4.4.2.4 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 1 次/季度。 4.4.3 日常检测,针对氨制冷车间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检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