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的思想内涵【内容提要】《活着》叙述这一个平常而深刻的故事,叙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一个人忍受各种苦难活下去的勇气;讲述了苦难的价值与人的伟大;讲述看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他教会我们通过泪水去观察微笑,通过苦难来体会生存得乐趣。人只要一天不死就得好好活着,因为“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关键词]余华小说思想内涵余华生于浙江杭州,长于海盐。父母都是医生。1973 年小学毕业,1977 年中学毕业,曾在一家镇上的医院任牙医。1983 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处女作《星星》发表在《北京文学》1984 年 1 期。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的研究生班。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同时也是余华在 1995 年的创作中唯一一部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活着》用逼近生活的凡世俗事,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而死亡仍是其中的一大主题。但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却是余华所要表达的绝对真理。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来诠释余华《活着》思想内涵。一、坚忍是活着的力量“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不去死。”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讲述死亡故事的同时,也让读者思考面对如此困境,该怎么活下去。余华用简洁明了且朴素的文字将老农福贵的人生搬上文学殿堂。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一个由老农福贵所讲述的一个故事。读者和作者似乎都坐在老农身边,听他娓娓道来他那坎坷的一生。没起伏的语调,没激烈的情绪,更没有沮丧埋怨的哭声,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那样的祥和。故事的主角明明就是老农本人,却“听着听着”就会觉得老农又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或许正是因为他太平静,太冷静,所说的语言对于他来说似乎都是无关痛痒的才会让人难以置信,从而思考为何面对如此坎坷的一生,老人却能如此淡定?是麻木,抑或是其他?我想应该是坚忍。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