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lthus模型与Logistic模型为了保持自然资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人类必须保持并控制生态平衡,甚至必须控制人类自身的增长。本节将建立几个简单的单种群增长模型,以简略分析一下这方面的问题。种群的数量本应取离散值,但由于种群数量一般较大,为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可将种群数量看作连续变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将是十分微小的。2年1625183019301960197419871999人口(亿)5102030405060世界人口增长概况中国人口增长概况年19081933195319641982199019952000人口(亿)3.04.76.07.210.311.312.013.0研究人口变化规律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背景3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1798)马尔萨斯在分析人口出生与死亡情况的资料后发现,人口净增长率r基本上是一常数,(r=b-d,b为出生率,d为死亡率),即:马尔萨斯(Malthus,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人口论作者N(t)~时刻t的人口基本假设:人口(相对)增长率r是常数trtNtNttN)()()(00)(,ddNtNrNtN随着时间增加,人口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00e)(ttrNtN模型14)(00e)(ttrNtN马尔萨斯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人口数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是固定的。令人口数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为T,则有:002eNNTrrT2ln参数估计00ln)(lnxttrNy最小二乘法估计r。模型分析5模型检验比较历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可发现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与马尔萨斯模型的预报结果基本相符,例如,1961年世界人口数为30.6(即3.06×109),人口增长率约为2%,人口数大约每35年增加一倍。检查1700年至1961的260年人口实际数量,发现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且按马氏模型计算,人口数量每34.6年增加一倍,两者也几乎相同。年1625183019301960197419871999人口(亿)51020304050606指数增长模型的应用及局限性•与19世纪以前欧洲一些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吻合•适用于19世纪后迁往加拿大的欧洲移民后代•可用于短期人口增长预测•不符合19世纪后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规律•不能预测较长期的人口增长过程19世纪后人口数据不符人口增长率r不是常数(逐渐下降)7模型预测假如人口数真能保持每34.6年增加一倍,那么人口数将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例如,到2510年,人口达2×1014个,即使海洋全部变成陆地,每人也只有9.3平方英尺的活动范围,而到2670年,人口达36×1015个,只好一个人站在另一人的肩上排成二层了。故马尔萨斯模型是不完善的。8模型分析所以Malthus模型假设的人口净增长率不可能始终保持常数,它应当与人口数量有关。Malthus模型实际上只有在群体总数不太大时才合理,到总数增大时,生物群体的各成员之间由于有限的生存空间,有限的自然资源及食物等原因,就可能发生生存竞争等现象。9Logistic模型模型2人口净增长率应当与人口数量有关,即:)(Nrr从而有:NNrtN)(ddr(N)是未知函数,但根据实际背景,它无法用拟合方法来求。为了得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模型,我们不妨采用一下工程师原则。工程师们在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时,总是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r(N)最简单的形式是常数,此时得到的就是马尔萨斯模型。对马尔萨斯模型的最简单的改进就是引进一次项(竞争项)。10对马尔萨斯模型引入一次项(竞争项),令aNrNr)(上式被称为Logistic模型或生物总数增长的统计筹算律,是由荷兰数学生物学家弗赫斯特(Verhulst)首先提出的。一次项系数是负的,因为当种群数量很大时,会对自身增大产生抑制性,故一次项又被称为竞争项。此时得到微分方程:或NaNrtN)(ddNKNrtN)1(dd其中K为环境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称人口容量。11NKNrtN)1(dd上式可改写成:NNKKrtN)(dd上式解释:由于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供养无限增长的种群个体,当种群数量过多时,由于人均资源占有率的下降及环境恶化、疾病增多等原因,出生率将降低而死亡率却会提高。K为环境能供养的种群数量的上界,N表示当前的种群数量,K-N恰为环境还能供养的种群数量,上式指出,种群增长率与两者的乘积成正比,正好符合统计规律,得到了实验结果的支持,这就是上式也被称为统计筹算律的原因。12NNKKrtN)(dd两边积分并整理得分离变量得trNNKNdd)11(trCKtNe1)(得令,0)0(NN,00NNKCtrNK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