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资源全力保护环境------浅议-合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我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辖区内有瓦岗川、罗维沟、冉河川三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368.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5%。近年来,我县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6.9%。但全县生态脆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县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开发过程中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屡有发生,水土流失、水体、土壤污染呈上升趋势,尤其超低渗透油藏大规模开发后,全县共发生井喷等各类环境违法事件290多起,加之油、气企业目前实行钻井、试油、采油分段作业体制,交接手续不健全,环保责任不明确,在治理恢复方面,作业单位相互推卸责任,油田单位在钻探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随意排放,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油区饮用水质量下降、空气遭受污染等问题,石油开发造成的环保压力日益加重,不仅影响了民生的改善,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短期内改变生态脆弱的现状,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石油开发工作的首要位置,促进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强石油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开发之路,促进石油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推动地企双方互惠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好石油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不断改善生态和生存环境是发展不能回避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经济建设,大谈GDP增长时,却很少有人关注绿色GDP的增长,很少有人关注科学发展。很多地方确定了自己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却忽略了把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引入发展战略,忽略了借力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注重环境保护同时促进企业利润增长。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走出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公进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解决当前我县,乃至全国解决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与加强生态文明的最好途径。那么,要有效解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要做好以下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领导应真正把节能减排当作硬指标,切实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下大力气实现既定的环保目标。不断建立、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强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负总责”。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组织成立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把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环境指标、人文指标、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与GDP指标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硬指标考核各级领导,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由实行工作问责制逐步向“一票否决制”过渡,以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资源开发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工程计划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企业;实施节能工程,并注意水污染处理、等环保工程。要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实效,就要在工程建设中实行钻前、钻中及工程竣工后一条龙的监督执法管理,要求建设单位严格履行《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落实“三同时”制度,在油区道路的硬化和绿化,井场、站所的绿化和美化、边坡整治以及清洁文明井场建设中加大投入,加大治理力度,对产能建设项目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与保护并举、治理措施与工程措施同步、治理与管护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