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院前急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概念:是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和卫生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院前急救是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最前沿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现场紧急处理与抢救,途中安全输送病人和组织协调急救医疗网络。院前急救•概念•特点•总原则•主要环节•现场救护程序•现场救护要点概念•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入院前的医疗救护,也称为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包括在发生伤病的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的急救、途中的监护及运送等环节。•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特点•突发性•紧迫性•灵活性•关键性总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复苏再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主要环节•实施急救技术•重视搬运技术•注意运输安全•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现场救护程序•现场评估与呼救快速病情评估ABCBS,气道、呼吸、循环、出血、感知觉。•现场救护要点•转运和途中监护现场救护要点•取合理体位•维持呼吸功能•维持有效循环•充分暴露患者身体,减少再损伤•妥善固定,控制活动性出血•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理支持现场救护内容•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溺水的急救•中暑的预防和急救•烧烫伤的急救•蜂蜇伤的急救•扭伤的急救一、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1974年由美国海姆立克医师发明,1975年开始采用并推广的标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海氏急救法----CPR的新成员•非常简单、安全、有效。•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一)识别-----抢救的关键•气道不完全阻塞可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可听见异物冲击的尖啼声;皮肤,指甲,面色青紫,发绀。•气道完全阻塞面色灰暗青紫,不能说话,咳嗽与呼吸,无知觉,窒息特殊体征:伤病人一手呈”V”状紧贴于颈部,以示痛苦和急救。(二)简化识别与抢救步骤•“是否有异物梗塞?”、“我能帮你吗?”•清醒的病人会点头告知,同意实施救治。即刻现场用海氏法救治,尽快呼叫,求救帮助,拨打急救电话(三)海氏法—互救1、立位腹部冲击法意识清醒,能配合站立者。(三)海氏法—互救2、仰卧腹部冲击法:意识不清、不能配合站立者。一只手的掌根部置于病人的上腹部正中,另一只手直接放在前一只手上面。(三)海氏法—互救•3、胸部冲击法:孕妇及特别肥胖者一只手握拳并将拇指侧置于病人胸骨中部,注意避开剑突肋骨缘;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向后猛推,直到把异物排出为止。(三)海氏法—自救(三)海氏法•——婴儿:背部叩击法注意事项•对任何气道梗阻伤病员,抢救过程中,如有心跳呼吸停止,即刻施行CPR。•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勿将手放在胸骨的剑突下或肋缘下。•腹部冲击要注意胃部反流导致误吸。二、溺水的急救•指人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被污泥、杂草等杂质堵塞,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反射性猴头痉挛而缺氧、窒息造成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生化改变的状态。溺水现场急救•打捞:首先将溺水者捞上岸,置于一硬地平面上。•迅速清理呼吸道:抠出口中水草、淤泥等异物,使呼吸道通畅。•检查处理:观察有无心跳、呼吸和意识。•如溺水者有呼吸、心跳:可侧卧位,进行控水,倒出呼吸道、胃内积水;如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则先行心肺复苏。控水的方法•膝顶法:救护人员一腿跪下,另一腿屈膝,将患者腹部置于救护者屈膝的腿上,头部向下并偏向一侧,用手按压背部,驱使水向体外排出。控水的方法•肩顶法(儿童常用):将患者面朝下扛在救护者的肩上,救护者的肩顶住患者的腹部,快步奔跑上下抖动以达到排水的目的。•抱腹法:从溺水者背后双手抱住其腰腹部,使患者背部在上,头胸部下垂,摇晃患者,以利倒水。控水的方法•海氏法:卧位腹部冲击法•小儿溺水可倒提双腿倒水三、中暑的预防和急救•概念: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中暑的临床表现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