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时候老师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说:“这个我已经教过了,那个我也上过了。”言外之意,教过了,学生们自然也就学会了,就不用再教了。关于“教过”与“学会”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2、试论整合课程的类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3、结合支架教学理论以及自身的专业学科,举例谈谈如何理解“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4、试阐述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教师应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发展。5、教师的困惑:我都讲一百遍了, 你怎么还不会?!学生的困惑:老师,你一讲,就明白,可是自己做就不会?!结合相关教学原理,试就此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6、通过举例的方式阐释学校潜在课程的含义,并阐述如何发展学校的潜在课程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7. 试就“评价什么,得到什么”(You get what you measure)谈谈你的理解以及它对教学评价的启示。8. 夸美纽斯曾经写道: “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 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 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也曾写道:“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 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谨慎的人啊,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这两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1、很多时候老师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说:“这个我已经教过了,那个我也上过了。”言外之意,教过了,学生们自然也就学会了,就不用再教了。关于“教过”与“学会”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答: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 ,教学效率很低 ,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 关于有效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教学才算有效 ,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细 ,讲得很辛苦 ,自以为效果不错,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