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皇帝对于日本的贡献,竟超过了秦始皇对于中国的贡献本文导读:那么问题来, 为什么要说他对日本还有那么大的贡献呢 ?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重头慢慢说。日本,古称倭国,这个倭字,还是中国皇帝汉光武帝高秀给赐的名。从此中,日本就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属国,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每一个新倭王上位,都要到中国来要赐封,否则就名不正言不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在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慢慢变得强大起来,当然,这里所谓的强大只是相对于日本来说的。自以为腰杆硬起来的日本人,开始不满足只做中国的附属国,于是,他们想方设法的要和中国称兄道弟,想要和中国平起平坐。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中国的儿子,想要爬上来当中国的兄弟,中国当然不愿意了。于是,日本人动起了小心思。不得不说,日本人是个忍辱负重的民族,近代日本人想要吞并中国,那是从几百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古时的日本,也是如此,为了能够和中国平起平坐,他们开始了漫长的谋划。中国有很多的附属国,这些附属国,会定期的到中国来朝贡,然后从中国皇帝手中拿到丰厚的赏赐。但日本人不同,他们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心机婊,每次来见中国,只送礼,不要赏赐。时间一长,日本人在中国皇帝的心中,那就是一股清流呀,地感急剧上升。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开始四分五裂,对附属国的掌控力量严重下降,日本人终于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他们派来了使者,从中国皇帝的手中,使计拿到了征讨南朝鲜 (那时还不叫朝鲜)的任命,然后又一步一步的摆脱了中国的控制,虽然中国朝廷嘴上不同意,但实际上,日本已经不再是是中国的附属国了,至少日本心里是这么想的。岁月如梭,一转眼就到了隋朝隋炀帝时期。公元 607 年 3 月,日本人又派了使节到了长安拜见隋炀帝。当时的日本大使叫小野妹子,虽然名为妹子,其实是个大男人,他来到大殿上,递上了日本的国书。隋炀帝一看, 顿时大怒, 只见国书上写着: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无恙。”日本倭王竟然在中国皇帝面前自称天子,而且还是日出处天子,排在中国皇帝的前面,什么意思, 一眼就能看来出。隋炀帝看了岂能不生气,但气归气呀,当时隋朝最大的敌人还不是日本,而是盘踞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高句丽。隋炀帝生了气,又不能采取实际行动,而且日本和中国隔着大海,在那个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又方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日本再怎么折腾也就是过过嘴瘾而已。所以隋炀帝气过之后,回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