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项目名称: 青藏高原东北部种子生态学研究申报奖种: 自然科学奖项目简介:种子是植物生活史上不可缺少的关键阶段,一直是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种子是种子植物遗传信息的保存者与传递者,是植物在环境胁迫中保证物种繁衍的适应性策略, 更是延续和散布自身和后代的重要方式。在种子的所有特征中,种子大小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核心特征,种子大小与其它许多植物性状和生态因子, 如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等紧密相关, 并影响一个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扩散和恢复对策,最终影响到植物的适合度。同时,种子休眠与萌发是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重要事件,它关系到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也是植物为适应环境以保持自身的繁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生物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此外,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生活史的潜种群阶段,反映了植被的演化进程, 在重塑和维持物种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于以上方面的研究在、、等顶级刊物发表大量论文,相关科学问题被反复提出,足见学术界的关注程度。 然而,纵观国内外的研究, 大部分研究仅是在以上整个过程的某一环节展开, 几乎没有研究从整体出发, 对种子再到种子的过程进行长期、系统的生态学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本项目组针对生态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种子为研究核心,依托“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野外定位研究站”,通过大尺度调查研究、 长期野外观测、 及控制实验等方法, 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开展了近三十年的从植物生活史对策、种子大小、 种子萌发与休眠, 以及到土壤种子库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常见植物和典型毒杂草的生活史对策进行了长期野外观测和系统研究;)对个科个属的种被子植物种子大小的变异和进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 )系统研究了种常见植物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群落组分种的幼苗生长特性; )通过采集万个土芯,鉴定万个幼苗,研究了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种子库组成和结构,及种子库在植被更新和恢复中的作用。主要发现包括:)揭示了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和毒杂草的繁殖分配和性分配对策,为毒杂草的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阐明了植物种子大小变异的生态适应和进化规律,揭示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分布式样和环境响应模式;)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常见植物种子的萌发能力及群落主要组分种的幼苗生长特2 / 6 性,及其与系统发育史、植物生活史特征及环境因素之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