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_第1页
1/6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_第2页
2/6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_第3页
3/6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毛方术,杨秀林,曹加兴,金灿,李为光(云南普洱解放军第62 医院消化内科,普洱665000)【关键词】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发病机制全世界范围内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关键问题之一。食物过敏是1905 年由 Frances Hare发现的,由于食物过敏和不耐受导致的症状比较隐蔽,大部分人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 临床医师也很欠缺对该方面知识的认识,也很容易引起临床上的忽视; 近年来, 由于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食物过敏对健康的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约 33%的变态反应由食物诱发【1】;部分研究显示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人绝大部分存在有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情况,病人避免进食过敏性食物后症状明显缓解, 也就是说功能性胃肠疾病病人有绝大部分应该诊断为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食物过敏的问题。本文主要概括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一、 FA的定义与分类FA 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根据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EAACI)的推荐的命名和分类,食物不良反应可分为毒性反应和非毒性反应。 非毒性反应根据是否有免疫机制参与可分为食物过敏反应(有免疫机制参与)和食物不耐受(非免疫机制参与)。目前从广义角度,食物过敏反应又可进一步分为IgE介导和非 IgE介导两大类。 IgE介导发病机制相对明确,而非IgE介导发病机制目前了解较少。消化道FA大都以非 IgE介导为主【2】。二、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从免疫学机制而言, FA包括 I、II、III 、IV 型变态反应,各型可同时存在。1、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失调目前,理论上认为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至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正常情况下,食物过敏原被摄入后需要通过集体肠道的生理和免疫屏障(表 1)。在功能成熟的肠道内,仅有2%的过敏原能进入机体,且这部分过敏原大多不至于引起过敏症状或形成免疫耐受; 在肠道功能不成熟或粘膜屏障受损时或机体缺乏相应的酶 (特异性体质 )而无法把所摄入的食物完全消化成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时,进入机体的抗原将大大增加,且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过敏反应,进而导致各器官损伤。表 1 肠道粘膜屏障生理屏障免疫屏障阻断抗原穿透肠上皮细胞多糖包被肠道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