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馒头发霉了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知识与技能● 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会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在科学实验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1、利用显微镜、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认识霉。2、认识霉的功与过。3、探究霉的生长条件。4、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探究能力:教学材料馒头、放大镜、显微镜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 / 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引 出 讨 论 的话题。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探索和调查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如:放大镜、显微镜,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 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3.学生阅读教材第9 页的资料——《霉的功与过》。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 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利用显微镜、放 大 镜 进 一步 观 察 认 识霉。认 识 霉 的 功与过四、探究霉的生长条件1.大胆进行假设。(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2.设计实验方案。(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