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历届 《运动生理学》真题运动生理学2003 年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卷一. 选择题1. 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交叉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称为(锥体系)2. 神经类型是根据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下列那些是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特征(强度均衡性 灵活性) 3. 基础体温是指什么时间的体温(清晨 2— 6 时)4. 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舒张压在正常范围)5. 不同距离跑时心输出量最高的是(长跑)6. 训练使体制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终止后,适应会(逐渐消失)7. 一般人进行耐力训练时,其运动强度应达到最高心率百分比的(60%--70%)8. 反映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的间接指标是(尿肌酐) 9. 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是(7— 14 岁)10. 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前或训练前产生的何种反射(自然条件发射)11. 前庭反映是指 (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幼儿时期, 甲状腺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 13. 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0%--60%) 14. 影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Po2)15. 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二,填空16. 将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若反复使用条件刺激,不给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反射活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17. 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都有着一定的顺序和严格的时间间隔的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18.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定量负荷工作时的反映特点是(动员快)(反映小)(恢复快)19. 兴奋和抑制过程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相互加强的现象叫做(同时诱导)20. 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负荷大小)(速度快慢)(训练次数)(年龄)(性别)21. “极点”出现的迟早和反映强弱以及消失的快慢等,与(运动强度)(运动项目) (训练水平)(赛前状态) (?)22. 肌肉活动时直接供能物质是(ATP)最终供能物质是(糖)和(脂肪,补充形式的能量物质是(CP 三,名词 23. 积极性休息 24. 神经—体液调节25. 心力储备 26. 腹式呼吸 27. 生理排泄 四.论述28.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通过那些途径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 29.试述状态反射的规律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30.试述运动...